热浪下心血管如何“避暑”?护心秘籍快收好
夏日里,热浪如烈火般席卷而来,是不是稍一活动就觉得喘气艰难?可别把这仅仅当成是出汗多、没食欲的小毛病!对于心血管来说,夏天堪称“高压战场”。
长春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专家提醒,高温环境下极易加重心脏负担,诱发心血管意外,千万不可掉以轻心。
夏季心血管为啥“压力大”
高温“烤”验,心脏“加班加点”
天一热,身体为了散热,血管会扩张,血液都往皮肤表面跑,心脏为了维持血压,不得不拼命加快跳动、加大马力泵血。
汗流浃背,血液悄悄“变稠”
出汗多,身体水分流失,要是没及时补上,血容量减少,血液黏稠度增高,大大增加了心梗、脑梗的风险。
忽冷忽热,血管“坐过山车”
外面热得像蒸笼,屋里空调开得如冰窖,一冷一热之间,血管也会跟着剧烈收缩、扩张。
睡不好+情绪躁,血压像“蹦迪”
夏夜闷热难眠,睡眠质量大打折扣,加上天热人容易心烦气躁,情绪一上头,血压也跟着“蹭”地窜上去,对心脏和血管都是不小的负担。
“护心清凉秘籍”请收好
喝水,真不是小事!
别等嗓子都“冒烟”了才喝水,要养成少量多次的习惯。起床、三餐前后、运动前后、睡前都喝点。首选温白开水,出汗多可喝淡盐水或柠檬水补充电解质,浓茶、咖啡、甜饮、冰啤得少碰。小便清亮淡黄说明水量足,深黄则赶紧补水。
吃好喝好,心脏才有力气!
饮食宜清淡,烧烤、油炸等高脂肪食物夏天少吃,它们会让血液变黏稠、加重消化负担。多吃蔬果补充营养,冬瓜、黄瓜等都是血管“清道夫”。优质蛋白如鱼虾、豆制品等不能缺,做法选蒸、煮、凉拌。生冷食物悠着吃,以免刺激心血管。
动起来,但要“聪明”地动!
运动时机有讲究,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强、气温高,尽量避开。清晨或傍晚太阳落山后,温度适宜再运动。
高温天室内运动也不错,健身房、游泳馆(留意水质与温差)或在家做操、练瑜伽皆可,空调调至26—28度为宜。运动强度要适中,散步、慢跑等都是好选择,以心跳稍快、微出汗、能轻松说话为佳,若胸闷、气短、头晕,马上停下休息。运动前后别忘拉伸,几分钟时间就能保护关节与心脏。
睡个安稳觉,心静自然“凉”
营造好的睡眠环境,拉上遮光帘,用空调或风扇降温(勿直吹),选透气凉席与枕头,睡前温水泡泡脚。睡前别刷手机,可看书、听轻音乐放松。午休有条件就小睡20—30分钟,让心脏也歇歇。
稳住情绪,别让心“上火”
天热易躁,遇事先冷静三秒,深呼吸(吸气4秒、屏气2秒、呼气6秒)给情绪降温。也可以找点能让人开心的事,比如听音乐、聊聊天、看喜剧,培养爱好。另外,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适当降低期望,合理做事,学会说“不”。
用药停药可别“任性”
在此,特别提醒家有老人或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,用药务必遵医嘱。降压、降脂、抗凝等药物,不可因身体感觉“好转”就擅自减量或停药。家中备电子血压计,按医生建议定期量血压、心率。急救药随身带,硝酸甘油、速效救心丸等放易取处,并让家人知晓位置与用法。
若出现持续胸痛、胸闷(有压榨、紧缩感)、憋气、大汗、头晕、眼前发黑、单侧肢体无力麻木等,别硬扛,立即拨打120或就医,时间就是生命!
这份“护心清凉秘籍”
快转发给家人和朋友吧
长春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始终相伴
为您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