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 | 流感高发季,谨防心脏“受伤”
每到流感高发季,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。发热、咳嗽、鼻塞……这些熟悉的流感症状让大家苦不堪言。而且,流感的传播速度快、感染范围广,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随时可能“中招”。
什么是流感?
流行性感冒(简称“流感”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。
根据流感病毒的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,可以将其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种类型:
1.甲型流感病毒:具有多种亚型,包括我们熟知的甲型H1N1和甲型H3N2等,易引发大规模的人群流行。
2.乙型流感病毒:几乎仅感染人类,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系常引发季节性的流行。
3.丙型流感病毒:主要引起散发性疫情,可以感染多种物种。
4.丁型流感病毒:主要影响牛和猪,尚未发现有人类感染的病例。
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-4天,平均为2天。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、肌肉酸痛、咳嗽、咽痛,可伴寒颤,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、心肌炎、中耳炎等并发症,少数人可出现重症甚至死亡。
流感可能会引起心脏不舒服。机体受到腺病毒、副流感病毒等的侵袭后,由于病毒可能会侵犯心肌部位,当心肌长时间受到病毒的感染,很可能就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,引起心脏不舒服,如胸口疼痛、呼吸困难、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。
但上述情况相对比较少见,如果只是心脏短暂的不舒服,通常可以考虑感冒时心情不好,受心理因素影响所致。所以,具体情况还是应到医院就诊,让专业的医生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,再判断心脏是否真的存在问题。
同时,流感也可能会诱发心衰加重。感冒诱发心衰的原因有感染加重心脏负担、诱发心律失常、激活炎症反应、影响心肌代谢、导致肺循环淤血等。
1.感染加重心脏负:担感冒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,感染会使身体代谢加快、心率增快、心脏泵血负担加重。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,心脏功能本就处于代偿边缘,此时就容易诱发心衰。应及时治疗感冒,控制感染,减轻心脏额外负担。
2.诱发心律失常:感冒引发的炎症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,导致心律失常。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泵血功能紊乱,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射血,增加心衰发生风险。需积极治疗感冒,必要时针对心律失常对应处理。
3.激活炎症反应:感冒时体内炎症反应被激活,炎症因子释放增加,可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,影响心肌收缩功能,促使心衰发生。要积极抗炎治疗,缓解炎症对心肌的损害。
4.影响心肌代谢:感冒可能干扰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,使心肌能量供应不足,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,引发心衰。需针对感冒病因治疗,同时注意营养心肌。
5.导致肺循环淤血:严重的感冒可引起肺部炎症,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,肺淤血,进而加重心脏的后负荷,诱发心衰。应积极治疗肺部炎症,改善肺循环。
感冒期间,尤其是有心脏基础疾病者,要注意休息、避免劳累、密切关注心脏症状,如有不适及时就医,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度过每一个流感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