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,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陷入护牙认知误区,导致牙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发生。今天,长春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医师杨涵将结合临床经验,为大家逐一辨别这些常见误区,以科学理念帮助大家掌握精准有效的护牙方法,筑牢牙齿健康防线!
误区一:洗牙会伤牙
错误观念:经常洗牙会磨损牙齿或导致牙缝变大。
误区真相: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目前洗牙普遍采用超声波,是通过高频震荡击碎牙结石,配合水雾冲洗,规范操作下对牙齿并无损伤。牙缝变大的错觉实则源于结石去除后缝隙显露。
医生建议:定期洗牙(每半年至一年一次即可)可有效预防牙周病。
误区二:常用牙签剔牙无大碍
错误观念:牙签能彻底清除牙缝残渣,对牙齿没有损害。
误区真相: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牙签尖锐易损伤牙龈,导致牙龈出血、萎缩,甚至牙根暴露。长期用牙签还可能加剧塞牙,增加牙齿松动风险。
医生建议:改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更为安全,这些方法可温和、高效保护牙龈。
误区三:用漱口水代替刷牙
错误观念:经常用漱口水可替代刷牙,保持口腔清洁。
误区真相: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漱口水仅能短暂抑制细菌、清新口气,却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牙菌斑。长期使用漱口水还可能破坏口腔菌群平衡,反而诱发疾病。
医生建议:以刷牙为主,漱口水为辅,双管齐下保护牙齿。
误区四:牙齿越白越健康
错误观念:追求极致美白,认为牙齿白就代表健康。
误区真相:这种观念比较片面。天然牙齿一般呈微黄色,过度美白(如频繁漂白)会损伤牙釉质。咖啡、茶渍等牙齿上的污垢可通过专业抛光安全去除。
医生建议:应接受牙齿自然色泽,如需美白牙齿,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误区五:牙齿疾病不痛不用治
错误观念:牙齿患病,不痛就说明没问题。
误区真相: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当牙髓坏死时疼痛可能消失,但感染仍在扩散。牙龈出血、敏感、口臭均为牙周病早期信号,拖延不治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。
医生建议:一旦牙齿出现异常或确诊为疾病,即使无疼痛感也要立即就诊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每年1-2次即可。
误区六:乳牙蛀了不用管
错误观念:乳牙迟早替换,乳牙出现蛀牙无需治疗。
误区真相: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乳牙龋坏会殃及恒牙发育,甚至影响面部骨骼生长。3岁以上儿童可用含氟牙膏刷牙,每半年涂氟一次。
医生建议:家长务必重视儿童的乳牙护理,发现蛀牙应及时就医。
口腔守护指南请记好
儿童护牙:家长应监督儿童养成刷牙习惯,按时涂氟,控制糖分摄入。
成人护牙:坚持早晚刷牙(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)、使用牙线、定期洗牙。
老年人护牙:饭后宜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,减少细菌滋生;若佩戴假牙,需在饭后摘下进行冲洗。
最后,杨涵医生提醒,如果大家出现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、敏感疼痛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,切勿拖延。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养护牙齿,就能守护好口腔健康,以自信笑容拥抱美好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