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入长春市第二医院翔运院区,A楼3楼宽敞的区域,便是骨科疗区。自1982年建科以来,历经42年发展,这里积淀了骨科诚挚仁爱的“白衣精神”,成为疗愈春城骨科患者伤痛的“阵地”,也是给予骨科患者新希望的地方。
发展:42载积淀厚积薄发
骨科建立之初,实力雄厚。经过多年积淀,骨科人才建设、技术水平均得到长足发展。丁春发,扎根骨科21年,是名副其实的“行家里手”,也是现任骨科学科带头人。他先后两次赴日本进修,积极参与国内骨科前沿会议,向国内外同道学习,为的就是紧跟学科前沿发展步伐。他研发国家专利,积极应用临床,提升治疗效果。他更希望发挥自身榜样力量,为团队注入“精气神”,带动学科不断向前。在几任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,如今的骨科,业务范围不断拓宽,开展慢性创面、人工关节置换、各类骨伤创伤、膝关节滑膜炎、股骨胫骨骨折、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之余,还全面开展老年骨科疾病治疗,不断挑战高龄手术“禁区”。
挑战:于高龄手术显身手
高龄老人手术风险远大于常人,于医生而言更是一种挑战。“髋部骨折被誉为‘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’,不及时手术,意味着将长期卧床。作为医生,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。”丁春发说,明知有风险,他和团队依然愿意迎接挑战,以己之力,还老人一份健康。在骨科接诊的众多患者中,高龄占有一定比例,94岁、97岁,甚至还有103岁的患者。
“高龄患者,脏器储备能力变差,手术中常伴随各种问题。”
为保手术顺利,手术团队在围手术期下足功夫,借综合医院之利,联合多学科,共保手术安全、患者平安。2024年初,科室接诊了一位97岁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,骨科牵头,心血管科、肾病科、麻醉科多学科会诊并制定手术方案,成功实施左侧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手术,术后两天,患者便能借助工具下床行走。
“其实,医生的荣誉感不在于多少赞美。当看到患者健康的那一刻,成就感最强。”
求索:新思路助患者更好康复
骨科是一门古老又年青、总是充满活力的学科。随着学科不断发展,技术、理念也一直在更新。
“向微创手术发展,以最小的创伤,解决最大的问题。”丁春发一直青睐微创新技术,并引进了国内前沿术式“人工髋关节前路置换”,虽复杂,但稳定性好、创伤小,经30余例手术验证,效果非常好。
加速康复外科是现代外科发展的新模式、新趋势、新发现。“在围手术期应用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,可以达到患者加速康复的目的。”丁春发说,科室积极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,促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。
人文:以温度服务抚慰患者
疼痛,是骨科疾病的主诉之一。骨科医护人员接诊真诚、问诊温和、治疗耐心、护理温馨。前期的心理疏导、术中的健康教育、术后的康复指导,每一个环节,他们都悉心对待。
一袭白衣、一席暖语,解除病痛、温暖人心。百尺竿头,更向高远处行。42载,骨科正青春,站在新起点上,蓬勃发展之势,锐不可挡,以奋斗之姿,全方位守护百姓健康!